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民意征集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集《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 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3日来源:利通区工信局作者:

一、征集内容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要求,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起草了《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征集时间

2023年8月3日起至2023年93日止。

   三、征集方式

(一)电子邮箱:ltqgxj@163.com,邮件请注明: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信件邮寄: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地址:吴忠市利通区安居路1号;邮编:751100;联系人:马芳;联系电话:0953-26666570;来信请注明: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畅所欲言。我们将认真梳理研究,并在制定《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方案时充分吸纳。

感谢您对利通区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的支持!

附件:《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吴忠市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2023年8月3日


附件

  

利通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区五年计划的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区五年计划的实施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推进产业振兴战略,实施产业体系提质升级行动,实施实体经济、新型工业和制造业强区联动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增长点,打造增长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2027年底,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工业运行更加稳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稳步提升。到202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占比大幅度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明显。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25%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工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到2027年,自治区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40以上,全社会  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27%以上,全区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提升。推进金积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到2027年,培育5个智能工厂、5个数字化车间。积极推进宁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规上企业接入二级节点的比例达到100%。标识解析场景应用企业达到2家。

绿色发展全面推广。绿色制造水平整体提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到2027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吴忠市下达目标任务,一般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4%以上;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取得较大突破。

、坚持转型升级,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重点围绕六新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进行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推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1. 推动轻工纺织产业延链补链,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依托金积工业园区,围绕绿色食品深加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高端乳制品、牛羊肉、调味品、粮油和营养保健品等绿色食品深加工产品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加强原料控制、质量检测、产品溯源、品牌推广。围绕羊绒深加工、棉纺、家纺针织、服装、毛皮等五大纺织产业链条,支持恒丰纺织、恒和织造、德悦纺织、精艺裘皮等龙头企业,重点延链、补链,努力打造从原料到纱锭、纱线、面料、成衣及家纺的全产业链纺织工业体系。推进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到2027年,产值实现150亿元以上,培育1-2个集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竞争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标志性企业和知名品牌。(责任单位: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利通区轻工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2. 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链协同配套、智能化发展依托金积工业园区、金银滩镇特种汽车小镇支撑产业园等重点区域,重点围绕智能控制阀、精密铸锻、智能焊接装备、智能农机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六大领域,培育吴忠仪表、骅泰汽车、黄河电焊机、智源农机、中创自控阀等重点企业,着力引进培育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施行业对标,加快装备升级、工艺提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专业园区建设和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着力发展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核心零部件,壮大一批先进装备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7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35亿元,引进和培育过10亿元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1-2家,集聚配套关联企业10家以上,搭建若干创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西部地区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利通区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3. 推动数字信息产业集聚和融合发展。结合智慧吴忠建设,依托新经济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其他行业领域渗透融合。依托宁夏赋智强企平台,免费为全区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依托吴忠市大数据中心共享云平台和菲麦森工业云台等资源,鼓励引导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企业上云发展;以六新产业为重点,针对不同产业制定差别化解决方案,在装备制造等产业探索实施基于标识解析的质量检验和智慧物流;在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基于标识解析的数字化监管,实现一瓶一码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力争每年新增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3家;加快5G基站、千兆光网和数据中心等建设部署,进一步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到2027年,全区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 。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新增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项目5个,建成5G基站1200座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上云比例达到65%以上。(责任单位: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利通区数字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4.推动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配套联动发展。重点推进能源转型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风、光等优势资源禀赋,整合扁担沟五里坡、孙家滩地区土地资源,结合电力外送和区内用电需求增长等情况,加快推进五里坡、孙家滩地区集中式光伏风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积极引进清洁能源产业链一体化项目,促进生物质、地热能等资源开发,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的绿色能源开发格局。加大氢能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聚集区内外氢能行业力量,加快绿电制氢、合成绿氨等项目落地实施,推动氢能储运、分布式供电等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氢能源产、用、造一体化集群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强链,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依托优势、紧盯短板,加快推动对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专用装备、成套装备和重大装备制造业,有序发展硅材料产业,带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的整体水平。开展大规模分布式电增强用电需求管理源接入、源网荷储协同等专项研究增强电网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能力。大力开展电网改造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利通区新增35-110千伏变电站布点,加快110千伏城南建设,争取利通区330kv变电站项目入规落地,提升电网新能源接入和输配能力。力争到2027年,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达到5家、产值规模达到15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占新增电力装机比重达到90%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总规模超过22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34.5亿千瓦时左右;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吴忠市下达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利通区发展和改革局,利通区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

三、增强发展动能,推动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5.强化技术创新创造引领。支持骨干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一批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力争每年实施1项左右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推广应用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到2027年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5个以上。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合谋划技术创新计划,进一步提高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响应能力和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利通区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6. 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围绕轻工纺织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数字信息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联合发力,协同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等。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攻关、转让、开发、培训、交流、信息咨询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中心。2027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个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个,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个,培育国家和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8个。(责任单位:利通区科技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7.加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形成发展梯队。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不同层级,分类指导,开展梯次培育。力争到2027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0家以上。支持企业立足创新加快转化、效益增长,实现工业企业数量、规模双提升。到2027年,推动全区2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规模双提升,力争每年新增亿元企业1家,规上企业5家。(责任单位:利通区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8.推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依托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遇,充分发挥科技行政部门牵线搭桥作用,以科研代工、委托研发等合作形式,引导我区企业与东部企业、园区、院校开展深入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合作主体作用,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动”,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区域科技成果引进示范项目,到2027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00项以上。加大新产品研制和推广应用,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给予奖补。(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局、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财政)

四、推动转型升级增创新优势

9.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围绕六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聚焦技术更新、设备更新、系统更新节能降碳等关键环节,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两化融合、产品高端化、产品质量升级等行动,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重点依托吴忠卷烟厂产品迭代升级改造、东星塑编易地搬迁等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改技术、改工艺、改装备、改产品、改管理等方式推动企业普遍实施技术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2027 年,完成新一轮高强度、全覆盖技术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科技局、审批服务局)

10.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支持优质企业围绕六新重点产业链,每年实施5个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工程,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嵌入国内外优势产业链。鼓励链主企业开放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需求,提升协作配套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伊利乳业、吴忠仪表为导向,提高产业链创新能力。鼓励“链主”企业牵头或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标准制定。引导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协同创新力度,加快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经认定的“链主”企业给予每家一次性500万元资金奖励。 2027 年,培育3家以上链主企业,形成“6+N”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各乡镇人民政府)

11.促进工业与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高端乳制品、亚麻籽油、肉牛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以农业优势产业为重点,发展集生产、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生态绿色食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生产终端产品,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供应及食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中国亚麻籽油之乡”“全国黄金奶源基地等区域品牌和伊利”“夏进”“涝河桥”“君星坊等企业品牌优势,做大做响做强企业品牌,进一步开拓区内外市场。加大农机装备引进、研发,加快突破畜牧业、葡萄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瓶颈。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应用,引导全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打造智慧水利、智慧农机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样板。对农机购置给予补贴,争取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和示范基地。2027年,全区绿色食品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培育做大7个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做强10个农业企业品牌,做优15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规模化养殖基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率达到3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互促。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打造国家和自治区级服务型制造企业(项目、平台)5家以上,培育 3家以上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试点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强化智能制造服务,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发展服务型制造。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引导现代物流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工业园、物流园两园融合互促,增强物流业在制造业产销两端保障能力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借鉴伊利乳业、红山河、强家老醋工业旅游观光园模式,以提升产品认知度和企业影响力为目标,深入挖掘关联文化内涵,促进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力争到2027年,制造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以上,智能制造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发展工业旅游的企业达到10家。(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化和商务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开展高水平开放交流合作。围绕六新产业积极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组建若干专业小分队,大力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六新产业为导向,加强内引外联工作力度,全力谋划招引一批产业链项目。围绕清洁能源产业,有序实施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项目,大力发展智慧光伏+发电、氢能制造、环保治理的循环产业链;围绕奶产业,依托五里坡和孙家滩奶牛养殖基地,谋划引进草畜一体化及高端乳制品加工项目,助力打造宁夏优质奶产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装备制造,谋划引进新型材料和农业装备制造项目,提升金银滩特色装备产业园知名度;围绕健康产业,依托利通区健康产业园招大引强,推动文化旅游与绿色食品、医药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等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围绕纺织产业,以现代纺织产业园为依托,以宁夏恒丰纺织、吴忠德悦纺织等企业为重点,进一步以商招商、以企招企,填平补齐纺织产业短板;围绕数字信息产业,重点依托吴忠金积工业园区(吴忠自动化产业园)发展电子仪器仪表等产业集聚区,依托吴忠新经济产业发展中心,大力招引和培育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数字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园。年均参与各类展会活动5场以上,创新双线展会新模式,将传统展会与线上展会相结合,提升线上展会运营水平和能力。2027年,基本形成以现代纺织、装备制造、肉牛滩羊、奶产业为基础,吴忠早茶、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会展产业品牌体系,着力培育早茶文化节、奶产业论坛等专业会展博览项目。(责任单位:六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机制成员单位、区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

14.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加快新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智慧吴忠建设,加快推进5G、窄带物联网(NB-IOT)、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内外网等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建立吴忠市工业互联网共享云平台,争取自治区工信厅等单位的上云补贴券,稳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制定利通区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目标任务,鼓励企业针对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科学决策上云进程和应用深度,逐步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工具应用软件、开发环境和业务系统、生产设备和制造能力、工业知识与应用上云上平台。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创新、标识应用研发和拓展,以六新产业为重点,依托已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行业平台及领军企业,统筹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深入产业信息化工作。培育引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APP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推动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种智能化服务,满足行业及企业的共性需求。2027年底,推动1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引育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2个以上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使用10个工业APP  (责任单位: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15.推进智能制造深入发展。加快制定全区工业企业智能改造实施方案,并推动企业智能改造诊断服务全覆盖,制定相应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吴忠仪表、宁夏伊利乳业等龙头企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示范作用,以推动生产管控一体化、基础数据共享、供应链协同运作等为重点,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广多层次的数字化集成智能应用,切实发挥引领示范效益。大力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重点引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服务商2027年底,每年开展5家规模以上企业智能改造诊断服务新增自治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家,累计培育5个智能工厂、5个数字化车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智能改造诊断服务全覆盖引入和培育国内领先的各类工业互联网服务商2家。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分批打造5家左右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责任单位: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16.突出数字产业赋能作用。制定数字赋能计划实施方案,培育建设产业云产业大脑。加快仓储物流、全域旅游、商业贸易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一批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吴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技术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中的应用,针对不同产业制定差别化解决方案,在装备制造等产业探索实施基于标识解析的质量检验和智慧物流;在轻工纺织等产业开展基于标识解析的数字化监管,实现一瓶一码的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到2027 年,力争每年新增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5家,应用场景建设典型案例1个。数字经济占利通区 GDP 比重逐年上升(责任单位: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推动绿色发展呈现新局面

17.全面推进工业有序减碳。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梯次推进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碳达峰。加强传统产业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组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针对重点用能单位提升工业能效,力争每年实施2个重点节能环保改造项目,对5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节能诊断,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每年同比下降1%(责任单位: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水务局,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利通分局)

18.坚决淘汰高耗低效产能。严格按照《自治区工业行业高耗低效产能整合退出实施方案》,综合运用市场、技术、价格等手段,依据环保、安全、质量、能耗等综合标准,推动电石、焦化等行业限制类、禁止类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实施以工艺改造、设备升级为主的技术改造,力争在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已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载体引领作用,大力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潜力,推进企业加快形成绿色化的生产方式,大幅提高工业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做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2027年,全区淘汰化解产能50万吨,退出能耗30万吨标准煤。(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利通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9.推进资源循环节约利用。以金积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污水资源化利用。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和工业企业能效、水效对标达标行动,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工艺、装备,树立行业标杆。加大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力度,创建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2027年底,累计创建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3家。大力培育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到2027年底,创建5家国家和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累计创建1个绿色园区。(责任单位: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吴忠市生态环境局利通分局)

、推动市场主体焕发新活力

20.梯度培育发展优质企业。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逐年增长,总量实现稳步提高。市场主体不断成长壮大,四上企业数量逐年增长,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着力实施小个专”“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五大工程。2027年,全区实有市场主体达到6万户左右。其中,企业1.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00户,个体4.22万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20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户、瞪羚企业10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100亿级、50亿级、10亿级企业分别达到1户、2户和5(责任单位:利通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和改革局、农业农村局、科学技术局、市场监督管理利通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1.强化质量品牌塑造。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标准引领质量品牌升级发展思路与路线,以标准的全面提升推动产业的全面升级、质量的全面提升。大力支持企业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同时,鼓励用好标准,加强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广精益制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根据产业迭代发展规律和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支持企业不断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利用专利、商品、地理标志等提升重点产业价值链。引导企业制定品牌培育计划,鼓励企业适应、满足、创造、引领消费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宁夏制造品牌,建立完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力争到2027年底,新增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30%(责任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利通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科技局)

22.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持续开展创新型、领军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家培育行动,尊重企业家首创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区内外的专家及企业家互动交流,组织高质量培训活动,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每年组织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等经营管理人才,通过专题培训、观摩考察、座谈交流、产业论坛等形式,强化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027,邀请区外专家及企业家来利讲座10以上参加区内外各类培训班30以上每年培训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人次。(责任单位:利通区科技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推动保障措施适应新要求

23.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区级领导包抓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统筹机制,强化部门、园区之间的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上下联动,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配套扶持政策,在工作推进上相互衔接、上下联动,形成发展合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招商合作,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聚焦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设置专班企业对企业资金需求、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用工、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作出及时反映和精准服务对接。(责任单位:六新产业包抓机制成员单位、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4.强化政策扶持。加强统筹协调,紧盯国家、自治区企业减税降费、科技创新驱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有利政策措施,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户利通区。积极落实自治区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基金文件,建立基金项目库,扶持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对接自治区各厅(局)争取新型工业化贷款贴息、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绿色工厂、制造业行业领先示范企业奖励等资金,通过政策资金引导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增加研发投入。针对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基地建设等明确扶持政策。严格落实工业经济稳增长36等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现行重点政策。(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民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应急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5.统筹要素保障。实行差别化用地政策,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保障工业项目用地,并对重大工业项目用地审批开通绿色通道。集中资源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整合土地、能源、金融、基础设施等资源要素,全力做好重点项目资源供给保障。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有效降低工业物流成本。根据国家及自治区有关政策,适时适度降低社保费率。(责任单位: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发展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6.突出人才支撑。全面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活力、暖心四大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产学研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大对产业中高级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搭建部区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转化平台,创建东西部人才智力合作新机制,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型企业人才、技能型产业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订单式培养,支持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培训,加快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到2027年,全区人才总量突破4.2万人以上,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在装备制造、奶产业、现代纺织等重点产业形成人才集聚比较优势。(责任单位:利通区委人才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教育局)

27.优化服务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查处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依法查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建立完善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工业强区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民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8.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业务相近三管三必须的原则明确和完善新型产业、新型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贯彻落实全国、自治区和吴忠市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安排,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与培训,紧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针对人员密集型企业加强企业安全生产防护到位开展重要时间节点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隐患自查,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到位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发展。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危险化学品等事故,组织安排企业开展专项演练,让企业员工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能够及时转移避险;鼓励灾害高风险的企业建立储备站点,推动各大商超、农贸市场、各类物资储备企业等合作开展应急物资协议储备(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发展和改革局、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宁ICP备19000976号-1宁公网安备64030202000186号

 主办单位:利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3-2666555 网站标识码:6403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