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吴忠市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 640302001/2022-00655 | 文号 | 吴利政办发〔2022〕46号 | 生成日期 | 2022-05-05 |
---|---|---|---|---|---|
内容分类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 责任部门 | 利通区教育局 |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区委各部委、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区属驻利各单位:
《吴忠市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委和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吴忠市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全力推进吴忠市利通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宁夏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结合《吴忠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吴忠市利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教育发展回顾
自2019年利通区承接教育管理职能以来,在利通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利通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教育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落实《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前教育抓规范,义务教育抓均衡,我区教育实现快速、健康、均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利通区范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其中:幼儿园61所,小学48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通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各级各类学生88033人,教职工5942人。
利通区属学校有中小学46所(小学37所,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幼儿园54所。在校中小学生共36058人,
在园幼儿12258人。教职工3816人(中小学教职工2176人,幼儿园教职工1640人)。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党建引领教育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出台《关于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内设机构、中层干部岗位设置及教师课时量规定》,配齐中小学党(总)支部副书记,制定《利通区教育系统“公办”带“民办”党组织结对共建实施方案》,党组织建设工作实现全覆盖。两年共创建三星级及以上党组织22个,其中裕民小学、利通二小被命名为自治区级 “五星级党组织”。精心培育和塑造“红烛先锋”党建品牌30余个,选树红烛先锋典型72人。建立“双培养”机制,两年共发展党员99名,其中高知识群体3名,先后有20名党员教师培养成为骨干名师。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开展“三进”工作专题研究、辅导报告、主题教育活动91场次。构建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机制,创建中小学思政试点学校8所,推送思政精品课100节。强化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有效提升。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目标任务,通过回收、新建等方式,公办园数量由2019年的3所增加至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9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7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完成“5080”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2014年,利通区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进入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区)行列。到2020年,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05.3%,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04%,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两年共化解188个大班额,大班额占比由2019年的17.6%降为2.85%,低于自治区5%的化解任务。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2019年,利通区通过了自治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评估验收,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24%。特殊教育稳步发展。6至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4%,成立利通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一生一案”落实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班就读资源教室7个。
3.城乡师资配置保障能力明显优化。有效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继续实施国家和地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2019年招聘特岗教师90名,免费师范生2名,有效缓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优化农村教师学历和年龄结构,确保农村学校尤其是小规模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落实乡村教师各项待遇政策,严格按照乡镇补贴文件要求,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2019-2020年共发放乡镇补贴1835.63万元,农村补贴1023.92万元,全力保障义务教育农村教师待遇。实施“三航”教师发展项目,通过线上线下专业研究、人工智能、网络教研等混合式培训方式,缩短新教师角色转换期,建设中小学学科名师领航团队共600人。
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贯彻落实“三个优先”,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投入各级专项资金31982.11万元,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所,改扩建2所。投资3062万元,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创建,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建立14个线上学科联盟和31个名师网络工作室,智慧校园开通率、师生空间开通率、教师教学助手应用率均达到100%。建立教研共同体11个,通过“互联网+教育”手段实现城乡教研资源共享。完成28所农村学校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全区校容校貌明显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820人。投入500多万元,解决3000余名农村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标准化校车接送实现全覆盖。2020年共资助学前幼儿2850人,共发放资助金181.84万元;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694人,发放资助金151.525万元。
5.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建立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成立利通区校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员配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备、护学岗建设、法治副校长配备率、“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均达到100%。加强学校同基层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的有效衔接,协调101名医护人员驻校指导学校卫生工作,“医教协同”机制不断健全。
“十三五”以来,利通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深入推进,教育民生有效改善,教育质量稳中趋优,规范管理成效明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教育保障持续向好,利通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正在创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被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确定为首批民族地区“智能教育实验区”。
(二)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区教育事业得到显著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利通区积极融入银川都市圈,加强“利青一体化”建设,推进城市高铁片区建设,利通教育呈现固本强基,强力崛起的发展态势。同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互联网+教育”创新融合、五育并举等为利通教育赋予新的发展内涵,利通区教育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
我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利通区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不高、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更要在市区一体化教育管理机制、教育评价改革、教师队伍优化建设、减轻教师负担和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重点发力,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区域联动教研、“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校园治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宁夏教育现代化2035》纲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提高教育质量。统筹推进全区教育资源配置与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殊教育规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夯实教育基础。
—坚持均衡发展原则。根据利通区城镇化进程现状,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城乡教育设施布局结构,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坚持教育公益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坚持内涵发展原则。逐步将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加快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创新教育体制机制,鼓励教育改革探索与创新试验,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积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创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
(三)发展目标
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到2025年,建成“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标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基础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先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教育公平更加彰显。建成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明显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特殊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教育质量更加优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创新力明显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
3.教育保障更加有力。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充分保障学位供给,逐步落实标准校额、标准班额运行。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先行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4.教师队伍更加优化。教师配备补充途径进一步拓宽,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性别结构持续优化,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全面推进,青年后备人才梯队不断完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5.教育治理更加高效。科学规范精准高效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更趋完善。教育综合改革持续发力,学校办学自主权有效保障,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教育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6.“互联网+教育”融合应用更加广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广泛应用,校园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7.终身学习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基本建成方式灵活、资源丰富、学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每一位学习者都有机会接受更加适合的教育。
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
教育类别 | 主要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学前教育 | 1.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 93.91 | 95 | 约束性 |
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87 | 92 | 预期性 | |
3.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 81 | 90 | 预期性 | |
义务教育 | 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103.5 | 97 | 约束性 |
高中阶段教育 | 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4.24 | 96 | 约束性 |
特殊教育 | 6.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96.81 | 99 | 约束性 |
教育贡献 | 7.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9.56 | 11.3 | 约束性 |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强化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少先队工作政治属性,持续加强政治启蒙。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中小学校坚持每周一及重大节庆日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每周组织开展1次主题班、团、队会,每学年至少安排1周时间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制定《利通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水平和成效,创建培育自治区德育示范校3所以上,全覆盖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2025年各级文明校园创建率达到80%以上。建立中小学思政联盟一体化机制,开展以“三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和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示范校创建。2025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成效明显提升。
2.加快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体育锻炼。严格落实国家体育课程,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化体育教会勤练常赛,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优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计分科目和标准。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和特色体育项目,推进“教体融合”。2025年,各学校体育教师配齐配强,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体融合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培育创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5所以上,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加强美育工作。严格落实国家艺术课程,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化美育教会勤练常展,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艺术技能。2025年,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开齐开足,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明显提升,打造中小学高水平艺术团队10个以上。重视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教育会劳崇劳勤劳,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开足用好劳动教育课时,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坚持学生值日制度,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因地因校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创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创建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5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个。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发挥利通区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作用,建立家校协作育人机制,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每个学校确定至少有1名专兼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家长会、举办1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定期开展家访。加快推进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学校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创建一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学校和优秀家长学校。统筹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推动利通区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军事国防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等资源向学生免费开放。
(二)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4.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制定幼儿园布局规划,推进“十四五”期间新建公办幼儿园项目立项批复和建设,计划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规范营利性民办园发展,补齐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板。健全完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持水平,推进落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监管。实行幼儿园晋级升类奖励制度,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3所,一类园5所,二类园10所,三类园占比提高到80%。2021年推进利通区第三、第四、第八幼儿园和金积中心幼儿园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幼儿学位1800个。2023年实现公办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到50%和85%,2025年分别达到55%和92%以上,85%以上的班额达到国家认定标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建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
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实施利通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一批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计划新增城镇中小学学位近1万个,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需求,逐步实现小学45人、初中50人标准班额办学,化解2000人以上大校额。加大农村小规模学校扶持力度,保障正常运转,持续改善2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乡村相对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乡村办学效益和质量双提升。建立完善信息化、实验仪器、图书、体育、劳动教育器材等装备管理监测、有效使用和补充更新机制。实行“集团化”办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开展“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师校际间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加大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2025年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6.推进特殊教育提升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现有7个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争取接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学校设立专门资源教室项目。完善随班就读教育工作机制,利通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一人一案”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工作。推进在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规范送教服务并达到全覆盖。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做好学前教育“一免一补”和学前两年教育资助。进一步落实乡(镇)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其健康成长。2025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7.推进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制定实施《吴忠市利通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努力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积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良好局面,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提升教育服务先行区建设能力
8.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建立健全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异地搬迁后续扶持、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严防辍学新增反弹,实现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到“常态清零”。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三通”建设、“在线互动课堂”应用和数字校园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升乡村及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加强对乡村学校管理的监管,办好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努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9.优化基础教育布局。制定“十四五”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制度和布局调整机制,推动建立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学校布局。适时撤并符合撤并条件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动乡村学校相对集中办学。加快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尤其要加快学位相对紧张城区学校建设,保障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800个,新建小学4所,新增学位6480个。到2025年,规划批复范围内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能力提升项目、中小学新建改扩建项目、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四)推进实施新时代强师工程
10.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考评、评优选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建立师德师风承诺、负面清单和失范通报警示制度,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严禁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评价与教师人事档案同步管理。加强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持续推进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利通区教育系统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细化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方式,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师德先进典型教师遴选,加大优秀教师及团队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推荐,加强师德师风模范先进典型宣介,遴选建设一批师德师风示范学校,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队伍。
11.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实施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通过教师编制动态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挖潜、遴选外市县优秀教师等方式补充中小学教师,促进编制在城乡、区域、学段、学校间平衡,补齐短缺学科教师缺口。实施免费师范生招录计划,“十四五”期间计划招收30人,带编带岗安排到薄弱学校、乡村学校任教。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5年计划招聘120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过编制配备和政府专项保障相结合等方式做好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将公办园中保育员、安保、厨师、卫生保健等服务人员按规定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12.提升教师能力素养。逐年提高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优化培养模式,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制定“十四五”教师培训规划,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优化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筹管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提升培训质效。完善“三航”教师培养体系,实施精准培训。加强校园长队伍和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培养,有计划组织校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参加培训,促进教育思想变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园) 长队伍;强化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管理考核,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培养打造教学名师,造就一批本土卓越教师;加强新入职教师职后培训,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强化跟岗实践和实地研修,夯实青年教师专业基础,筑牢教师队伍发展底座。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互联网+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开展教师“智能手拉手”活动,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大幅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区教师全员轮训。加强教师培训者团队建设,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促进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化、专业化、科学化。
13.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按照月人均补助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确保所有乡村学校全覆盖。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清单。
(五)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4.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立深化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落实机制。建立分层分类教育评价制度,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过程性评价,逐步扭转“五唯”教育评价观。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提高群众对我区教育的满意度。2025年我区教育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15.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100%全覆盖,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的“两为主”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不低于85%。继续巩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和电脑随机录取方式,建好用好利通区中小学招生入学平台,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风险预警机制。积极推进中考改革,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增加中考体育分值,将美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严格执行教育部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当年中考报名人数为依据,将吴忠市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按照每年不低于5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辖区内各初中学校,鼓励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
1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充实教育督导力量,配齐配强各级督学,理顺督导管理体制,逐步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新体系。常态化开展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全面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督导评估,适时组织教育重大重点工作的专项督导。强化学校督导评估,健全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督促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17.推进教研科研工作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专兼结合、区域协同、城乡联动的教研工作机制,遴选一批学养深厚、理念先进、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专兼职教研员,实施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提高教研指导水平。实行专职教研员任期制,建立教研员准入退出、交流轮岗、考核评价和奖励惩处机制。强化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建立教研员包片区、包学校、包学科、包教师、包质量的”五包”工作机制,采用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课题研究等方式推动区域教研、城乡联动教研。深入开展技术教学融合、创新素养教育、数字教材应用、跨学科学习、实践性教学等新领域研究,强化课程育人、学业质量、教学评价、减负增效等重点领域研究,提高一线教师实践反思和教学改进能力。强化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推行区域统一标准、学校规范实施、教师积极参与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积极遴选推广市级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和精品示范课, 培育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
18.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办学体系、差别化扶持体系和长效监管体系。健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机制,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再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加强民办学校收费、退费监管,规范民办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完善规范社会力量诚信办学的政策措施,建立黑白名单制度,依法依规惩治违规办学行为。
(六)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19.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加快推进信息网络、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建设利通区教师智能研修中心,构建集设备和资源于一身的智慧环境下“管、教、学、研、训”五位一体的教师智能研修基地。开展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课题和县级“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课题研究,取得一批优秀成果,为“互联网+教育”示范建设保驾护航。在宁夏教育云平台举办县域“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选拔一批优秀项目推荐参加市级、自治区级比赛,争取在各类评比竞赛活动中取得更好成绩。承办自治区“互联网+教育”应用成果展示交流展示活动,充分展示我区“互联网+教育”各项成果。开展利通区“互联网+教育”标杆校建设评估验收活动。探索课内与课外、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在线教学教研和课后服务,实现学生高效学习、深度学习,改革教与学的方式,高质量建设中小学校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探索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教育服务模式、信息时代教育数据治理模式,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模式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覆盖全体师生和全部学科。
20.提升师生学习能力水平。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广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推进“互联网+教育”应用精准培训,顺应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项目自治区级验收工作,总结优秀成果,凝练先进经验。逐步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内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七)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21.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健全教育法规实施机制,依法明确政府管理教育的权责范围,规范教育行政程序,确保教育行政权力合法、合理、有效行使。完善教育普法机制,加强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工作,开展全员法治培训,全面提升教育系统人员法治素养。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教育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22.提升校园综合治理能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的校园治理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校园治理突出问题。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和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器、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护学岗四个100%工作目标。精细化管控校园安防、校园防欺凌、防溺水、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综合安防措施。压实部门责任,根据校园治理职责,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排查。加强联合督查力度,教育部门、学校、教育专干、基层站所加强联合督查,强化工作业务培训,将校园治理高度融入各项基层治理督查内容,互督互促,一体推进。完善教师减负机制,严格落实教师减负十项措施,从严控制面向学校、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保障教师依法实施教育惩戒。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医教协同联动,积极开展卫生健康学校创建活动。推进创建自治区校园治理达标县(区)和示范县(区)。
23.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强化政府投入责任,优先保障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严格落实教育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切实增强政府落实“第一个只增不减”的财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以生均标准为基础的长效机制,适时提高各级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切实增强政府落实“第二个只增不减”的财力保障;加快推进教育财务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教育财务制度体系、预算绩效体系、经费监管体系等,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安全规范有效。
(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24.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建设,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把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建设一批乡镇老年人学习场所。完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机制,面向在职员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转岗人员、城市化进程新市民、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高素质农民等社会群体,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为学习者提升学历和获取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加便捷的在线课程,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九)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25.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研究审议教育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教育重大问题。以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深入实施“红烛先锋”品牌创建工程,力争在规划期内创建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区级党建品牌;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议事决策机制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职责,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以党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深化团教协作机制,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
26.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实现100%。积极开展星级党组织创建和“双培双带”工程,力争创建6个五星级党组织,10个四星级党组织,培养党员150人,其中高学历高级职称培养对向不少于30人。创新党建模式,打造7个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民办教育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全覆盖,形成党管教育纵到底、横到边的工作格局。加强“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打造3个“互联网+智慧党建”示范平台。
27.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管党治党责任链条,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若干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扎实推进教育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刻把握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规律,定期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廉洁教育。持续推进“清风校园”创建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落实机制。加强利通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职能,形成思想统一、部门联动,分工负责、担当履职的管理机制。教育局加强对全区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具体管理。发改、住建、自然资源部门要把学校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教育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区委编办根据学校布点调整及生源变化,及时调整学校布局及教师编制。人社部门根据编制变化做好岗位设置,协调做好教师招聘、职称评审、聘任等工作。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消除安全隐患,优化育人环境。其他相关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在各项工作中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形成发展合力,确保各项教育工作任务落实落地。
(二)加强监测评估。健全规划实施常态化监测评估机制,坚持开展规划年度、中期和终期评估工作。建立规划实施的预警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分析,提高监测评估分析结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及时为规划实施提供预警服务。
(三)建立公开制度。建立规划实施公开制度,及时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接受社会各方参与规划实施的监督,将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评价作为重要评估依据。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四)强化结果运用。将规划执行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深入落实《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责任督学队伍建设,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监督与指导并重,不断完善督导机制,创新督导方式,优化督导程序,强化督导、评估、监测结果研究与运用,落实通报、约谈、考核、问责机制。
附件:吴忠市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任务一览表
附件:
吴忠市利通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一览表
序号 | 主要任务 | “十四五”量化目标 | 备注 |
1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培育创建自治区德育示范学校5所,各级文明校园创建率达到80%以上,建设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示范校7所,打造思政网络精品课100节,培育传统体育特色学校5所,建设高水平艺术团队10个,培育创建自治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5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培育利通区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12所、家庭服务指导示范学校5所,优秀家长学校5所。 | |
2 |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 | 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县(区)创建任务,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幼儿园标准班额达标占比达到8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选树“五项管理”示范校5所,课后服务示范校5所。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 |
3 | 提升教育服务先行区建设能力 | 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常态清零”;全区规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9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分别新增学位1800个、6480个。 | |
4 | 推进实施新时代强师工程 | 培养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5-8所,培养推送5-8名自治区教学名师,6名以上领航书记校(园)长。区、市、县级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6%、9%、15%。 | |
5 | 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培养推送自治区优秀教研员2人,积极推进所承担“双减”试点工作、区域联动教研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教育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 |
6 |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 完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课题5个,培养“互联网+教育”示范校8所,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达标率达到100%。 | |
7 | 完善教育治理 体系 | 创建卫生健康学校5所,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和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器、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护学岗四个100%工作目标。建成自治区校园治理达标县(区)和示范县(区)。 | |
8 |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 体系 | 推进城乡教育机构建设,开展社区教育的乡镇社区(村)实现全覆盖。劳动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 | |
9 |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 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覆盖率实现100%。力争创建6个五星级党组织,10个四星级党组织,打造3个“互联网+智慧党建”示范平台,创建10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市级以上党建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