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640302001/2018-01395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01-17
内容分类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利通区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20171222日在利通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区长  李玉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利通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 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形势,攻坚克难,务实苦干,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年来,我们紧扣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经济质效稳步提升面对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和投资拉动明显下滑的双重压力,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引擎,集中精力抓招商、引项目、争资金,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全年共落实各类项目113个,完成投资90.6亿元。28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4.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4%。紧盯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心策划包装,加大对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衔接、梯次进。全年上争资金15.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依托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500年会,围绕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延链补链,大力开展招商引企入利行动,引进各类项目51个,到位资金91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3.3%,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持续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182.4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亿元,同口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亿元,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53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5元,增长9%

一年来,我们聚焦绿色发展,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面对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始终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加快培育新动能,积极争创新优势,实现了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工业转型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园区空间扩展和改造提升工程,两个百亿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低成本一区四园平台优势不断显现,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共引进企业168家,建成运营135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工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轻重工业比达到70∶30,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2%。德悦高端纺纱、兴德棉家纺织造、恒和织造等项目一期建成全面投产、二期加快推进;恒丰瑞斯特特种纤维服饰中创自控阀和骅泰专用汽车项目建成投产宁夏恒丰集团成功入选2017年宁夏百强企业名单,现代纺织产业园荣获201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产业园,跻身全国纺织工业第一方阵国海粮油、红双赢、嘉禾雪等企业技改全面完成产能不断释放规模以上企业研发R&D经费总投入1.33亿元,投入强度达0.73%得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科技成果转化6项。全面落实自治区降成本30条,全区45家工业企业降低运行成本6000余万元,兑现奖励补助资金458.9万元。完成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8%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围绕一主四特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精品高效品牌农业,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建设,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5.5%。实施奶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建成规模牛牧场73个,全区奶牛存栏13.9万头,年产鲜奶55万吨,奶牛规模化养殖率达到90%以上。新建3个标准化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鼓励旧奶牛园区转型养殖肉牛肉羊,年交易量达到200万头(只)以上。建成3个万亩标准化瓜菜生产基地4个千亩日光温室生产园区瓜菜种植11.53万亩。新植苹果、葡萄、小杂果等3800,经果林面积6.55万亩落实粮食种植34.4万亩,新建富硒粮食基地174.75万亩。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8.5万亩。设立了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4816万元,发放贷款1.86亿元。全面落实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完成赔付4910万元。累计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4家,家庭农场54家。保护认定中国驰名商标3、宁夏名牌产品31个、宁夏著名商标41个,申报全国公用品牌7个、三品一标12个。我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第三产业日趋繁荣加快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大力培育电商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业态,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2亿元,增长7%。汇金时代、金龙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万达商业广场完成主体建设,光耀美食街招商入驻率95%。大力实施商务民生工程,菜篮子连锁超市达25家,新建吉万家仓储式销售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积极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新建改造电商平台105个,供销e电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实现线上交易额8600万元。大力开展服务业规范整顿,加大金融体制改革,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健康产业园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中(回)医药研创基地入选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深入开展全域旅游推进年活动,重点实施了234旅游工程,城南生态文化园、滨河生态休闲产业园、牛家坊民俗文化村一期建设全面完成,实施了13星级农家乐改造提升工程建成特色景点1个、星级农家乐9家。举办了尝葡萄、摘红枣等系列主题活动,特色旅游产品、传统文化技艺、地域美食品牌活力不断凸显,上桥镇牛家坊村被评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村。全年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7%

一年来,我们注重统筹融合,锲而不舍夯基础、增内涵,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面对统筹城乡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双重定位,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特色村镇培育、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乡建设加快推进。着力打造亮丽利通南大门,实施了金银滩美丽小城镇建设,硬化亮化镇区道路2.79公里,完成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等工程,金银滩镇成功列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实施了高闸老镇区改造和金积农贸市场迁建工程。实施了田桥村、渠口村等9个美丽村庄整治项目,完成农村水冲式改3508,郭家桥乡山水沟村被列入自治区首批特色产业示范村,东塔寺乡石佛寺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棚户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建设住宅3917套,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完成拆迁1230户,征地4106亩,有力保障银西高铁、城际铁路、国道344线、清水沟综合治理28个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改建农村40公里、生命防护工程16公里,农村每平方公里建设密度位居全自治区第一。安装新型智能化太阳能路灯2300太阳能热水器1.4万台完成32个老旧小区35.4万平方米改造工程,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50户。城市二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运营,新增垃圾处理设备4673个,改造城市公厕11座,新建农村垃圾中转站6座,城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8%76%实施了马家湖等5个村和五里坡奶牛养殖基地二期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砌护渠道83.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治理盐碱地2.7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5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改造提升高效节水智能化灌溉管理面积800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完成中央第八环保督组督办整改任务。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蓝天保卫战,取缔燃煤锅炉149,完成餐饮单位煤改气”“煤改电”585家,为群众置换清洁煤700吨,严控秸秆、垃圾焚烧和扬尘污染,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6天,比2016年增加9天。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开展一河两沟综合整治,完成清一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深入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推广大型能源沼气、有机肥使用,年增加牛粪处理能力13万吨。大力实施生态造绿和森林资源管护工程,完成营造林1.62万亩,改造提升1.8万亩,全区林地保有量达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

一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兜底线、补短板,百姓福祉持续增进。面对刚性支出居高不下和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双重局面,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民生优先,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精准实施脱贫攻坚,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区公共财政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资金达9.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9%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分别达到31.21万人和10.89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2%108%持续开展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活动,发放助金120万元。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完成资格认定4997人,累计参加养老保险达1.8人。在自治区率先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创建和谐企业10全年培育小老板443个,创办小企业224城镇新增就业5628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人,实现工资性收入2.27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发放各类担保贷款2.23亿元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1771.1万人次,新建创业示范基地3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1。成功获批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推进网上救助审批,全年累计救助5.58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9814创建国家级减灾防灾示范社区2个,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建金积、金银滩乡镇卫生院,建成新华桥、石佛寺等5个村级卫生室,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拍片机、四维彩超机等设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扎实开展分级诊疗,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基层就诊率达86.68%,家庭医生普通人群签约率达34.9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94%。扎实开展卫生计生工作,全区人口出生率11.05‰,出生政策符合率95.82%,人口自然增长率7.41‰。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各类惠民文化活动317场,免费开放公共文化阵地124处,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896个。圆满完成第六届宁夏黄河金岸(吴忠)国际马拉松等各项赛事任务。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政府投资5000余万元,在生态移民村建成恒丰同利巾被厂和百益民族服饰厂,目前已解决就业500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奶产业、富硒苹果、制种水稻、大小拱棚西瓜、黑果枸杞等特色种养业,带动23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自治区引黄灌区生态移民村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大力实施金融扶贫,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883065万元、互助金5101237万元,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订单式培训,完成驾驶、纺织、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1250人,有力促进了农民工由数量体力型向质量技能型转变。投资9240万元,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424户建房任务。整合扶贫资金3303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预计到年底,全区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15元,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9953842人的脱贫任务。

一年来,我们深化平安建设,竭尽全力促和谐、保稳定,社会治理不断创新。面对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和法治体系不断健全的双重推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发力、整体推进,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利通区综合执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吴忠林场改革全面完成,吴忠供销社改革扎实推进,成立了宁夏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利通区分公司。实施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被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试点县。实施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我区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充分发挥了改革试点在改革全局中的突破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面上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实施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行动,投入660万元扶持22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90万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工作流程,市场主体总量达3.6万家,增长10.86%民族团结巩固提升。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十进活动,大力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大工程和巩固提升行动,积极营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郭家桥乡刘家湾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胜利镇永昌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扎实推进宗教事务法治化。先后接待越南国家民委和云南、贵州等62批次观摩团前来学习交流承办了全国民族宗教工作座谈会暨百名专家宁夏行观摩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开展了全区宗教教职人员全员培训,引导宗教人士爱党爱国、遵法守法、正信正行,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案件实现了立降破升目标。深入开展禁毒示范县创建,加强对涉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等八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100%1123无传销社区创建模式在全自治区推广,我区被评为自治区无传销县(区)。深入推进23项信访维稳重点工作,矛盾纠纷化解率97%。上桥、胜利5个司法所被自治区命名为五星级司法所。调整了15个突发应急指挥机构,修订了23项专项应急预案,大力开展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大力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创建吴忠市食品安全先进乡镇4个,创建利通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51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顺利完成第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一年来,我们打造满意政府,坚持不懈转作风、优环境,自身建设不断加强。面对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始终坚持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巩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政府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8件、政协提案117件,办复率100%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清理编制区级行政权力事项1153项。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对25个政府投资项目控制价进行了审计,核减工程造价3006万元。63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不见面马上办政务公开全面落实实行权责清单动态化调整,政府重点领域非涉密信息公开率达100%我区20142016年连续三年荣获自治区效能目标考核一等奖

工会、共青团、妇联、统计、供销、气象、人民武装、双拥共建、防震减灾、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2017年,是困难交织、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我们沉着应对、砥砺前行的一年,全区上下付出了比以往更为艰巨、更为艰苦、更为艰辛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更是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向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利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利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实力、产业层次整体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大项目优质项目,投资拉动作用不强,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部分企业生产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四是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环保监管能力仍需加强;五是民生和社会保障还存在一些短板,城乡居民收入还不够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有薄弱环节,职能转变需进一步加快,执行力还需不断加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做好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新方略、新任务、新要求,精准对标自治区、吴忠市实施三大战略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市等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贯彻新理念、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在创新中加速、在转型中追赶、在实干中突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按照区委次全体会议精神,2018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吴忠市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吴忠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实施创新驱动、三产提升、乡村振兴、脱贫富民、生态立区、深化改革、依法治区工程,深入开展生态建设攻坚年活动,为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8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要实现以上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明确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项目支撑积蓄发展后劲全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主要抓手,聚力争资金,精准抓招商,持续增投资,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全年计划建设项目142个,总投资149亿元,年内完成投资88亿元。全力抓好投资2000万元以上101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42亿元,年内完成投资83亿元。大力开展项目攻坚行动,加快建设政府投资项目数字信息平台,严格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日清月结的有力举措,力促恒丰瑞斯特、骅泰专用汽车、中(回)医药研创基地等项目全面建成达效,实现投资拉动逆势上扬,产业发展强劲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深度挖潜项目深入研究国家、自治区投资政策,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自治区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精准把握产业导向、资金投向,紧紧围绕现代纺织、装备制造、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发挥一切优势,挖掘一切资源,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努力形成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攻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热潮,确保完成上争资金16亿元以上。精准发力引项目紧盯全国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立足产业优势、聚焦产业转型,拉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突出打造现代纺织和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绿色招商、以企招商,做到既招商又选商既招才又引智,大力引进一批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大项目、好项目。全面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完善招商机制落实招商全程代办制度,努力营造爱商、尊商、亲商、商的浓厚氛围,力促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确保招商引资82亿元以上。

(二)实施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全力加快工业提质扩量。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充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培育优势与提升改造并举,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效力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6亿元,增长11%聚力打造低成本园区。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百亿现代纺织产业园百亿特色装备制造园建设步伐,加大园区主干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新建园区蒸汽供热系统、综合廊道、污水处理厂、创业孵化中心,进一步整合园区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切实提升园区承载力和聚合力,实现园区集约化发展、低成本运行。健全完善园区组织领导、管理运行、服务保障等体制机制,争创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确保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任务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着眼拉长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快推进现代纺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培育增长点,积蓄新动能。加快推进恒丰产业升级二期、恒丰瑞斯特服饰加工、恒和织布等项目投产达效,积极引进山东康平纳、昌邑华达、国人服饰等纺织企业落户利通,补齐印染短板,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成衣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加速金银滩特种汽车小镇与特色装备制造园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推进骅泰专用汽车、潞碧垦水利测控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江苏无锡金沙田环卫电动车、河北翔程机械制造等企业落户园区,吸引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向特色小镇聚集,努力形成集特种车辆制造、零件加工装配、汽车物流服务等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争取自治区技改综合奖补资金,鼓励引导酥粮油、伊友乳业等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紧紧抓住建设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吴忠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市重大利好,加快构建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开放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创新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格局。不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大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德悦纺织、中创自控阀、骅泰专用汽车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成好运电焊机技术创新中心、黄河电焊机机器人工作站、德悦科技研发中心,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投入成果化、科研成果效益化,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5%10%积极开展科技型双创主体培育,与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机械制造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等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创建自治区级技术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自主创新标杆示范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各1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完善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定抓、定向帮扶工作机制,零距离跟踪、保姆式服务贯穿于园区建设、企业发展、产业壮大的各个环节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工业强区专项基金,支持企业节本增效两化融合、做大做强。实施引金入利计划,力争设立1亿元创业创新投资引导基金,聚合各类担保基金撬动贷款5亿元。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奖励支持制度,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用足用活用好自治区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0条等优惠政策。实施百千万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注重品质品牌,做强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农业提档增效。坚持把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5.5%以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粮食、草畜、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扶持政策,提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实施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三期项目,新增奶牛2万头,力争全区奶牛存栏达到16万头深化奶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启动运营奶牛科技服务中心,不断完善现代奶业综合服务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奶牛年均单产达到8000公斤以上,加快奶业大县向奶业强县迈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老旧奶牛园区转型升级改造推广营养调控、精准饲喂、高效繁育等技术,提高养殖规模和效益,肉牛肉羊交易量220万头(只)。新增金积、高闸等乡镇适销菜种植面积2.6万亩,创建露地蔬菜五优基地1万亩,全区瓜菜种植面积14万亩,打造自治区重要菜篮子基地枸杞、花卉经济林3000培育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示范园3稳定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新建富硒粮食基地3个,富硒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打造吴忠市塞上硒都核心区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坚持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投入品在线管理、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将特色优势产业100%纳入监管范围。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挖掘优势,引进一批产、加、销一体化的高新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贴息资金,发放贷款2.5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富硒产业、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万亩。推动设施蔬菜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打造利通果蔬公用品牌。支持企业加快完成苹果、大米、食用菌等三品一标认证9个,申报特色农产品品牌3个。发挥扁担沟苹果”“涝河桥牛羊肉等地理品牌和知名品牌优势,凸显农产品品牌溢价效应。全面夯实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灌区续建配套、盐碱地改良、高效节水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蓄水池70万方,保障五里坡地区农业发展和人畜饮水安全。在金银滩灌域、扁担沟扬水灌区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在金积、高闸等乡镇扩大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改造提升五里坡、孙家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逐步实现灌区管理信息化、灌溉智能化、用水计量精准化的目标,扎实推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

(四)突出融合发展,加快三产崛起,全力促进消费提速升级。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激活消费市场,培育新兴业态,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提档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吸引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平台经济来利发展,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建设。支持本地电商平台发展壮大,着力推电商进社区示范工程,引进北京网库集团,建设亚麻籽油产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搭建新世纪、万家等传统商贸企业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新建智慧商务社区3加快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业新业态,培育正善德等家庭服务业品牌3以上。聚力抓好健康产业园招商工作,力促中(回)医药研创基地投入运营,打造宁夏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创新发展高铁经济,围绕银西高铁吴忠站建设,建立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引进一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加快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构建现代物流框架,融入银川都市圈物流体系,促进区域交通、房地产、餐饮等进一步发展,着力增强商贸物流辐射带动作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联动发展、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培育现代商业网络。持续推进服务业整顿规范,促进十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创利汽车物流服务区、酒店用品市场、金银滩特种汽车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切实增强特色商业街区服务功能,全力提升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发展水平,打造银川都市圈副商业中心。用好吃在利通金字招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餐饮服务格局。规划建设农特产品物流园和快递快件分拨中心、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多功能物流运营中心,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规范通一达、茂鑫通等干线物流资源。探索实施共享经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完善城乡综合市场体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个、菜篮子连锁超市6家。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业。研究制定配套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乡村休闲、观光体验、度假康养等旅游新产业,不断增强旅游外向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继续实施“234”旅游工程,加快城南生态文化园、滨河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桃源农庄等13家农家乐提档升级,新增星级农家乐7家,在做美、做精、做优、做专、做实上下功夫。精心打造观光采摘”“农耕文化”“特色小镇”“民俗体验”4条特色旅游线路,加快完善沿线水电网路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着力培育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品牌推介营销,打造一批带得走的利通礼物。继续办好桃花节、葡萄节等全域旅游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10%,争创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统筹城乡建设,强化优势互补,全力加快产城一体发展。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理念,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银川都市圈和利青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加快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培育特色城镇。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编制完成《利通区特色产业镇建设规划》,加快推进镇域经济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个性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加快建设金银滩特种汽车小镇,新建特种汽车物流园、特种汽车交易中心和汽车研发中心,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化、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拓宽优化特种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完成金积小微企业创业园、农贸市场、老镇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打造金积绿色食品加工和东塔寺纺织产业特色镇,切实增强城镇聚集效益和服务功能。实施高闸、板桥、郭家桥棚户区改造项目,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严守城镇开发边界红线,持续推进城镇低效土地再利用,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集中有限用地指标保障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切实做好国道344线、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坚持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高标准实施马家桥、西滩等11个美丽村庄整治项目,完成山水沟特色产业示范村二期建设,新建牛家坊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村、新华桥黄河古渡湿地公园特色村和白寺滩生态休闲农业特色村。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全面完成三、四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完成农村水冲式改厕5000户。实施阳光沐浴工程亮灯工程,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0台、太阳能路灯2000盏。持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改造农村危房165户。申报落实再生能源清洁取暖工程,推广地源、空气源供暖等新技术应用,改善农村供热现状。

(六)聚焦民生改善打赢脱贫攻坚全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工作追求,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着力增加民生投入,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两个统筹参保缴费全覆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完成各类培训1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做好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创建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级1、市2个。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采取互联网+民政服务模式,及时将城乡低收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开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镇海民族敬老院、金积镇养老托养中心等民办养老机构投入使用全面实施好散小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新建社区阵地6个,实施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进家庭项目通过区域性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和提升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全区职工重特大病医疗互助活动。持续做实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完成第十届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协商,稳步扩大村改居试点成果,提升农村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做实社区减负增效,规范社区工作准入机制。继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加快健康利通建设进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设滨河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塔寺乡二道桥综合医疗服务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做好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开放利通区图书馆、文化馆,新建利通区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篮球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确保每个乡镇至少3个全民健身站点。举办惠民文化活动300场,办好利通区第三届运动会,做好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第七届宁夏黄河金岸(吴忠)国际马拉松等赛事筹备工作,积极备战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在精准、稳定、可持续上下功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恒丰同利巾被厂和百益民族服饰厂满负荷运营,带动1000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培育发展制种水稻、大小拱棚西瓜、肉兔等特色种养业,进一步夯实贫困群众致富基础。推广企业+银行+农户金融扶贫模式,贫困户户均贷款突破5万元。探索村级互助资金借贷模式,破解65岁以上贫困户贷款难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3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强力推进健康扶贫,建档立卡户医疗保险缴纳率达到100%,家庭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5%以内。采取企业代培、专家讲授等方式,完成技能培训1000解决106十二五生态移民多代多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户籍核转、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后续保障工作,确保每户有1人稳定就业。完善帮扶干部管理机制,强化驻村帮扶工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精神扶贫工作。确保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12134863人贫困人口全部销号,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个不落

(七)强化环境保护,狠抓源头治理,全力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为目标,持续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美、空气清新的美丽利通。全面构筑绿色生态系统。持续实施平原绿网提升、生态林业资源修复保护、生态经济林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完成营造林1.43亩,未成林补植补造7000亩,退化防护林改造1.56万亩森林抚育500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严格保护耕地,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废弃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等循环再利用,实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项目4个。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实施蓝天行动,强化四尘污染协同治理,全面加强燃煤改造,实现企业整改清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实施好智慧环卫项目,建立道路深度机械洗扫+人工及时保洁清扫模式,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机扫率达到80%严管严控道路运输、建筑工地施工扬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施碧水行动,保护好母亲河,落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抓好一河两沟水生态治理,完成清一沟至清六沟、南干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达IV地表水标准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0%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强化城乡污水处理,加快现代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水源地监管,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实施净土行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第二次普查,完成马莲渠巴浪湖土壤修复工程。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长。继续实施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奶牛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创建全国畜禽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加快环保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构建区、乡镇、村三级环境监管网络体系环境监管能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创建动。支持和引导成立民间生态环保组织,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公益活动,构建全民参与行动体系,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2

(八)创新社会治理,巩固民族团结,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着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续开展财源培植。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基础财源;融合发展服务业,培育替代财源;加快各类项目建设,发展后备财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绿色财源,逐步形成多点支撑、多级增长的财税增收格局,切实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力、理财有方。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完成巴浪湖农场和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村社会管理事务承接工作。探索开展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推进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落实集体资产空壳村发展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全面推开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现代化生态灌区试点,规范运行现代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市辖区综合执法多证合一、先照后证等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托全国一张网建设、“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深化民族团结创建。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创新发展“585”式,延伸实施民族团结三个十行动,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创建成果,精心打造具有利通特色创建样板区。推进五个认同”“五个维护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努力创造和顺平静的宗教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利通建设,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区创建,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全力实施一村一警警务战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抓好教育矫正管理,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争创宁夏平安县(区)。构建市、区、乡镇三级联动执法体系,推行“721”综合执法工作模式,壮大城市综合执法力量。继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和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继续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创建和谐企业12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4D管理模式,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区2扎实推进七五普法教育,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活动。统筹发挥诉讼、仲裁、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作用,严格实行重点疑难复杂问题及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九)持续转变作风,加强依法行政,全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新任务,新使命新要求,政府自身建设时不我待。我们将始终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把百姓冷暖福祉放在心头,全力打造权责明确、决策民主、服务高效、廉洁自律、人民满意的政府新形象。

全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继续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

全力建设廉洁政府。坚持廉洁履职,旗帜鲜明反对腐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肃查处涉农、扶贫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继续巩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肃查处和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保证干部廉洁、政府廉政、政治清明,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全力建设服务政府。坚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将公开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实体和网上办事大厅予以办理,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时限,提高效率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不见面,马上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多办民生实事,多解百姓难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全力建设责任政府。坚持勤勉履职,强化责任担当,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紧紧围绕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等事项,建立健全激励约束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大力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实打实”“硬碰硬的工作作风,加大督查督办、持续跟踪问效、紧盯整改落实,切实做到说了算、定了干、马上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要有新作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自治区、吴忠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实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而不懈奋斗!


      

  

1.“1123”创建模式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社区设立“打击防范传销”工作站;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培育发展打传志愿“三卫士”(打传志愿者、红袖章巡查队、全民联动)。

2.“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6.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7.“法律九进是普法宣传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活动,主要指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监所、进中介、进军营。

8. 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

9.“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0. PPP模式:又称为公私合营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1.民族团结三个十行动民族团结教育十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军(警)营、进家庭、进商贸和旅游景点、进两新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大工程民族地区经济振兴工程、民生改善工程、学校民族团结育苗工程、幸福社区共建共享工程、乡村和谐发展工程、党政干部民族工作能力建设工程、企业民族团结互助共赢工程、军民互学共建工程、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程、民族团结进步舆论引导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项机制组织协调、系统推进、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条件保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民族宗教人才培养、应急处置、舆情监控反馈、目标激励和责任追究

12.“585”创建模式:开展民族团结五项特色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项活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项机制。

13.“五个认同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15.农村三资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

16.“两个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

17.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8食品安全4D管理模式:管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

19.“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

20.一区四园金积工业园区、现代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制造园、失地农民创业园、健康产业园

21.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一位区级领导包抓、一家牵头单位负责、一个工作班子服务、一名干部联络、一个推进计划保障。

22.“十大市场国际汽车城、金属材料物流园、家居市场、装饰材料市场、农机机电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农资市场、木材市场、花卉市场、再生资源市场。

23.三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区战略

24.露地蔬菜五优基地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

25.“234”旅游工程建设滨河生态观光园、城南生态文化园两个生态观光园,牛家坊民俗文化村、东塔寺乡石佛寺村八组、山水沟特色产业示范村三个特色村,打造光耀美食街、苦水河沿线旅游观光带、星级农家乐提升改造、新建乡村旅游景点四个亮点。

26.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的合称。

27.一河两沟苦水河、清水沟、南干沟。

28.“四尘污染:煤尘、烟尘、扬尘、汽尘

29.“721”综合执法工作方式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

30.一主四特奶产业、牛羊肉、设施园艺、经果林、优质粮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宁ICP备19000976号-1宁公网安备64030202000186号

 主办单位:利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0953-2666555 网站标识码:6403020002